宝宝便秘,吃水果,益生菌,开塞露都没用?儿科医生3招搞定【深度好文】
作为一名小儿消化科医师,遇到的便秘患儿远远多于腹泻患者。
大部分便秘患儿家属找到我后,总是寄希望于被推荐些神奇的水果、蔬菜,开点儿益生菌、开点儿中成药、开点儿传说中的本院神药“肚液散”,吃个三、两天,就迎刃而解了。
殊不知,“神药”也有其机制和适用范围,便秘的宝宝并不适合服用。
01
什么是儿童便秘?
便秘是儿童时期常见症状之一,发生率为3%~30%,可以分为2大类:
一类为器质性便秘;
一类为功能性便秘(FC);
器质性便秘,主要有5个发生原因,先天性病变、继发性病变、代谢性疾病、精神心理障碍、药物性!
而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,在儿童便秘中占95%以上。因此,仔细询问病史之外,初次就诊并不需要做过多的检查。
功能型便秘的患儿,生长发育一般是正常或大致正常的,主要危险因素为遗传易感性、膳食纤维摄入不足、饮水不足、缺乏运动等。
另外,心情不佳、行为问题、发脾气、缺乏规律的睡眠、应激性事件刺激等也与便秘的发生有关。
国外研究显示便秘患儿中位发病年龄为2.3岁!如果儿童时期的便秘没有得到有效治疗,有20%的患者症状可持续至成年,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。
02
儿童FC的诊断标准
根据最新的2016年颁布的FGID罗马Ⅳ标准,对于小于4岁婴幼儿,至少符合以下2项条件,病程持续1个月:
(1)排便次数为每周2次或更少;
(2)有粪便过度潴留史;
(3)有排便疼痛或排干硬粪便史;
(4)有排粗大粪便史;
(5)直肠内存在大团粪块;
对学会如厕排便的儿童,增加以下适用条件:
(1)出现排便失禁至少每周1次;
(2)有排粗大粪便史,甚至可造成抽水马桶堵塞。
对于大于4岁患儿,在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前提下,符合以下2项或以上条件,症状出现至少每周1次,持续至少1个月:
(1)排便次数为每周2次或更少;
(2)排便失禁至少每周1次;
(3)有过粪便潴留的被动姿势或过度忍受粪便潴留的病史;
(4)有排便疼痛或排干硬粪便的病史;
(5)直肠中存在大团粪块;
(6)有排粗大粪便史,甚至可造成抽水马桶堵塞;经过适度的评价,症状不能完全用其他疾病情况来解释。
03
便秘的治疗
器质性便秘,主要是针对病因及对症处理。
而功能性便秘(FC),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可以及时改善症状,症状持续的时间越短,治疗成功的可能性越高,且FC是一种需要长期、规范治疗的疾病。
-
常规治疗
1、合理饮食
饮食的调整是便秘治疗的基础。母乳喂养婴儿便秘发生率相对较低。母乳喂养会增强胃肠道蠕动以促进排便;且母乳所含的脂肪、大量益生元如低聚糖有有软化粪便的作用。
饮食中另一种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膳食纤维的摄入,美国建议儿童膳食纤维量的安全摄入量为[年龄+(5~10) g/d]。一旦过量摄入膳食纤维,也会产生负面影响。
2、足量饮水和适量运动
便秘患儿应强调足量饮水,正常儿童每日所需水量为,
小于1岁110~155 ml/kg;
1~4岁100~150 ml/kg;
4~7岁90~110 ml/kg;
7~13岁70~85 ml/kg;
大于13岁50~60 ml/kg
另外,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,幼儿每日应保持1 h以上适量运动,也能促进胃肠道蠕动,缩短肠道运输时间。
3、行为训练
罗马Ⅳ标准建议排便训练开始的时间为27月龄,并要在解除排便疼痛后开始!
训练一般在餐后30~60 min,每次5~10 min比较适宜。大多经过1周左右的训练,能够定时排便。
这期间家长最好规律如厕、写日记记录排便情况以及建立成功排便的奖励制度。
4、药物治疗
儿童FC的治疗药物主要为缓泻剂,口服缓泻剂包括容积性泻剂、渗透性泻剂和刺激性泻剂。
容积性泻剂以小麦纤维素颗粒较常用,渗透性泻剂以聚乙二醇和乳果糖为常用,刺激性泻剂多见有二苯甲烷(如比沙可啶)和蒽醌(如番泻叶)。
需注意:
所有的渗透性泻剂在治疗过程中都不应突然停用,而是有效维持治疗后再逐渐减量,维持时间一般需2个月,且剂量及疗程均强调个体化;刺激性泻剂易并发较多的不良反应,仅限短时间内使用。另外,也可配合软化剂或润滑剂以解除粪便嵌塞,减轻患儿对排便的恐惧心理。药物治疗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5、微生态制剂
口服微生态制剂可作为FC的辅助治疗,其疗程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的循证依据。
-
难治性FC的治疗
对于常规治疗失败或者反复复发的难治性便秘患儿,首先应重新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评估其诊断的正确性,必要时行钡灌肠、直肠肛门测压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。
目前国际上治疗难治性便秘的方法有:生物反馈治疗、电刺激疗法、粪菌移植、手术疗法等。
小儿便秘很常见,极大影响孩子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,但绝大部分都是功能性便秘,不必过虑。只要辅以一定的检查和药物治疗,都会得到有效缓解,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无大碍。